每年的獨立美容博覽會(IndieBeautyExpo,簡稱IBE)是全球美業的風向標。2018年IBE上出現了不少有趣的品牌,《南方產經觀察》從中總結了今年至明年美容行業發展的3個關鍵詞:健康、人工智能以及大數據,這對國內的美容相關領域也有很強的參考意義。
根據IBE的調查數據顯示,部分新創品牌開始集中推出“健康概念”

這些品牌大多采用天然原料,針對的客戶也相對小眾,但成長速度極快,他們不是由寶潔、聯合利華這種大公司推出的,而是創始團隊自研自銷,依托網絡和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扁平化銷售,在特定消費圈內實現直接面對終端客戶,讓原料采購、研發、生產、銷售等環節完全透明化展示給顧客,從而實現直觀。
IBE聯創NaderNaeymi-Rad認為,消費者們不僅僅滿足于產品功效,還很在意“它是怎么做出來的”、“它是在哪做出來的”以及“誰把它做出來的”,而健康型獨立品牌們可以很好地講出這些故事,其中有不少牌子的創始人就是大大小小的網紅們,和消費者保持極為密切的信任關系。這類品牌發展的契機也很清晰:從上游看,供應鏈對于小品牌們更友好了,甚至會為新產品出廠提供額外的幫助;從渠道看,各類電商平臺及社交媒體,讓大小品牌們在一個相對公平的“競技場”中。
因此,這部分獨立健康美容品牌們瓜分了很大一部分老牌企業們的市場,這些大公司們也開始了大筆投資或收購,例如寶潔最近就買下了FirstAidBeauty。行業正在發生劇烈變化,越來越多的品牌將“健康”作為主打概念。例如養顏補品,絲芙蘭、Nordstrom、Anthropologie等美妝零售商們也紛紛押注,上架了不少口服美容產品。以“HUM”為例,其成立于2012年,已融資750萬美元,主打維生素美容,已經在絲芙蘭和Nordstrom上架。其他幾個提到的品牌分別是TheNueCo、MoorJuice、以及VitalProteins。維生素廠商們也看到了這一趨勢,并同樣想從中分一杯羹。例如,VitaminShoppe在2018年7月推出了一個名為Launchpad的孵化器計劃,目標是幫助新興維生素或補給品牌成長,其孵化的品牌之一OraOrganic就是一個提供蛋白粉、益生菌補劑的品牌。

人工智能:越來越多的創新在出現
一是大家開始意識到人工智能能更快、更全面地分析皮膚數據,對美容項目進行真正定制化的方案,能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和需求。二是人們開始相信AI的客觀化分析比普通的美容師更具有權威性和說服力,女性們也愿意嘗試將一些美容的療程交給人工智能來處理。畢竟在科學上,分析一個顧客的美容保養計劃,遠比戰勝一位世界級一流圍棋棋手要簡單得多。
此外作為一個全球范圍的頂級展會,IBE也更加注重區域上的平衡,韓系、日系包括一些中國企業已經初步打開了市場。阿里巴巴也在其中,今年的IBE上天貓國際也有展位,目的是想同更多西方美容品牌合作,把他們的產品線帶到中國。而來自中國的美密碼“人工智能+”領域的用戶數據采集和定制化應用,也開始進入國際買家們關注的視野。亞洲其他地區的產品也都紛紛入場。比如印度,Sahajan2016年加入Sephora的加速計劃,提供阿育吠陀風格的有機護膚品牌;新品牌Aavrani則是一款以印度古老美容儀式為靈感的奢華護膚品牌。中國也很受歡迎,Amaranthum就開發了一款受中草藥啟發的個性化天然護膚品。

大數據應用開啟新時代
科技結合美容產業發展下來,不可避免地要直面大數據的應用。沃爾瑪和Target這樣的零售商就已經通過自有品牌和大數據融合,將自己的生意擴展到美容領域,還有更多的巨頭進入這條賽道,利用手頭的資源、數據優勢來影響著新品牌。毫無疑問,擁有了大數據和客戶的精細化分析,將有助于美容企業進一步開發客戶,形成重復消費和定向衍生消費。